【斛是什么意思】“斛”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字,常出现在古代文献或与农业、度量衡相关的语境中。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和用途,了解其具体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与生活。
一、
“斛”是古代中国用于衡量粮食、谷物等物品的容量单位,也曾在某些时期作为重量单位使用。在不同朝代,“斛”的标准容量有所变化,但总体上属于较大的容量单位。随着现代度量衡制度的统一,“斛”已逐渐被“升”、“斗”等单位取代,但在古文阅读或研究中仍常见。
此外,“斛”字本身结构独特,由“木”和“胡”组成,原意可能与盛放粮食的器具有关。在现代汉语中,“斛”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语境,日常生活中较少使用。
二、表格:斛的含义及演变
项目 | 内容 |
字形 | “斛”,由“木”和“胡”组成,表示一种容器或量具 |
本义 | 古代盛粮食的容器,后演变为容量单位 |
主要用途 | 衡量谷物、粮食等,属较大容量单位 |
不同时期的容量 | - 汉代:1斛 = 10斗 = 12000立方寸 - 唐代:1斛 = 5斗(约2.5升) - 宋代:1斛 = 5斗(约2.5升) - 清代:1斛 = 10斗(约10升) |
现代用法 | 多见于古文、诗词、历史研究中,日常较少使用 |
相关词汇 | 斛斗、斛米、斛粮、斛量等 |
是否常用 | 非常用字,主要用于书面语或学术语境 |
三、结语
“斛”作为一个古老的计量单位,承载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记忆。虽然在现代生活中已经很少使用,但它仍然是了解古代社会、文化与经济的重要符号之一。对于学习古文、研究历史的人来说,掌握“斛”的含义具有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