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虹贯日的典故与出处】“白虹贯日”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或象征某种不寻常的事件。其字面意思是“白色的长虹穿过太阳”,在古文中多用于描绘天象异变,有时也寓意着英雄人物的出现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
一、典故来源
“白虹贯日”的最早记载见于《史记·鲁仲连列传》。原文如下:
> “昔者,齐宣王问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乎?’孟子曰:‘然。’……公孙丑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以死,亦无悔也。’孟子曰:‘夫仁,天下之公也;义,天下之达道也。’……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未尝不掩卷而叹,以为孟子之言,有足多者。’”
不过,真正提到“白虹贯日”的是《史记·刺客列传》中对荆轲刺秦王的描写:
> “荆轲既至燕,太子丹厚礼之,欲使荆轲西入秦,以图强秦。……轲既至秦,秦王召见,轲奉樊於期头函,以匕首揕秦王。秦王惊,自引而起,袖断。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于是太子丹惧,乃使荆轲入秦。……轲既至秦,秦王大怒,使人收轲,轲亡,遂被杀。……于是,天雨血,日月无光,白虹贯日。”
这段文字虽然并非出自正史,但后世常以此作为“白虹贯日”的出处之一,用以渲染荆轲刺秦时的悲壮气氛和天象异变。
二、文化意义
“白虹贯日”在后世文学、诗词、戏曲中频繁出现,常用来象征英雄气概、悲剧色彩或重大事件的发生。它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白虹贯日 |
出处 | 《史记·刺客列传》(传说) |
含义 | 白色长虹穿过太阳,象征天象异变或重大事件发生 |
典故背景 | 荆轲刺秦王时的天象描写,渲染悲壮氛围 |
文化意义 | 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象征英雄气概、悲剧或历史转折点 |
延伸使用 | 多用于诗词、戏剧、小说等文学创作中,增强画面感和情感表达 |
综上所述,“白虹贯日”不仅是古代天文现象的描述,更是中华文化中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成语,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