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怎么读】“罢黜百家”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历史或文化语境中,尤其是与汉代思想家董仲舒有关。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和实际含义都较为明确,但很多人在初次接触时可能会对其发音和意义产生疑问。
一、
“罢黜百家”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原意是“排除其他学派”,即废除其他学派的思想,只推崇儒家学说。在历史上,这一政策对中国的文化、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从发音上看,“罢黜百家”中的“罢”读作 bà,“黜”读作 chù,整体发音为 bà chù bǎi jiā。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词组,以下是对“罢黜百家”的详细解释和发音说明:
二、表格形式展示
词语 | 拼音 | 注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罢 | bà | ㄅㄚˋ | 停止、废除 | 《汉书》 | 表示废除、停止 |
黜 | chù | ㄔㄨˋ | 贬退、罢免 | 《汉书》 | 表示贬低、排斥 |
百 | bǎi | ㄅㄞˇ | 数量词,表示多 | —— | 表示众多 |
家 | jiā | ㄐㄧㄚ | 学派、流派 | —— | 指各种学派 |
三、扩展说明
“罢黜百家”最早由董仲舒提出,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在思想上统一于儒家学说。这一政策奠定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也影响了后世的政治制度和教育体系。
虽然“罢黜百家”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但在现代语境中,人们更倾向于强调思想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因此“罢黜百家”有时也被用来批评单一思想的压制。
四、常见误读与注意事项
- “罢黜”不是“罢课”或“罢工”,而是指“废除、贬退”。
- “百家”并非字面意义上的“一百个学派”,而是泛指当时的各种学术流派。
- 在日常使用中,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其褒贬色彩。
五、结语
“罢黜百家”是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成语,了解它的正确发音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在学习和使用时,应注意语境,避免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