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岂曰无衣原文翻译及赏析】《岂曰无衣》出自《诗经·秦风》,是古代战争题材的诗歌,表达了将士之间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豪情壮志。全诗语言简练有力,情感激昂,展现了古代战士团结一致、英勇抗敌的精神风貌。
一、原文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
>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二、翻译
原文 | 翻译 |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谁说我没有战衣?我和你共穿一件战袍。 |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 国王出兵征讨,我修整好戈和矛,与你共同对敌。 |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 谁说我没有战衣?我和你共穿一件内衣。 |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 国王出兵征讨,我修整好矛和戟,与你一同作战。 |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 谁说我没有战衣?我和你共穿一条战裤。 |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国王出兵征讨,我备好铠甲兵器,与你一同前行。 |
三、赏析
《岂曰无衣》是一首充满战斗激情的诗篇,通过反复设问“岂曰无衣”,强调了战士们在面对战争时的团结与坚定。诗中“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层层递进,表现出战友之间深厚的兄弟情谊,以及面对敌人时的共同决心。
这首诗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军民一体、共御外侮的精神风貌。其语言质朴而富有节奏感,朗朗上口,极具感染力。
四、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岂曰无衣 |
出处 | 《诗经·秦风》 |
主题 | 战争、团结、爱国精神 |
表达方式 | 反复设问、排比句式 |
情感基调 | 激昂、坚定、团结 |
语言风格 | 简洁有力,富有节奏感 |
赏析重点 | 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共同抗敌的决心 |
结语:
《岂曰无衣》作为《诗经》中的经典之作,不仅是对战争生活的写实,更是对民族精神的颂扬。它激励着后人无论在何种艰难时刻,都要团结一心、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