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三令五申的意思和解释】“三令五申”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用来形容反复多次地命令、告诫或强调。这个成语常用于正式场合,表示对某项规定或指示的高度重视和严格执行。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三令 | 多次下令,强调命令的重要性 |
五申 | 反复叮嘱,提醒注意事项 |
整体意思 | 形容对某事反复强调、多次命令,以确保执行到位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孙武训练宫女时,为了确保她们听从指挥,曾“三令五申”,以此来树立权威。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如政府文件、企业管理、军事指挥等,表示对某项任务或规则的严格要求。
- 近义词:再三叮嘱、屡次强调、反复交代
- 反义词:轻描淡写、草率从事、敷衍了事
三、使用示例
示例句子 | 说明 |
领导在会议上三令五申,要求各部门按时完成任务。 | 表达领导对任务的重视和反复强调。 |
他三令五申地告诉孩子们不要靠近马路。 | 强调对安全的重视,反复提醒。 |
公司制度明确,但员工仍不遵守,管理层不得不三令五申。 | 表示管理手段的加强和对规则的坚持。 |
四、常见误区
误区 | 正确理解 |
认为“三令五申”是“三次命令和五次提醒”的字面意思 | 实际上,“三”和“五”并非具体数字,而是表示“多次”的意思 |
在口语中使用不当 | 该成语多用于正式语境,不适合随意使用 |
混淆与“千叮万嘱”等成语 | “三令五申”更偏向于命令和规范,而“千叮万嘱”则偏重于叮嘱和关心 |
五、总结
“三令五申”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背景的成语,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纪律和执行力的高度重视。它不仅用于描述命令的频繁下达,也反映出一种严谨的态度和对规则的尊重。在现代生活中,合理运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沟通的正式性和表达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