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技 >内容

【IT十年关键浪潮 1】Cloud:IT资源全球调度力的关键架构

科技2021-02-15 12:02:56
最佳答案各大公有云年度大会是云端技术展现的场合,像是AWS去年底的re:Invenrt参加

各大公有云年度大会是云端技术展现的场合,像是AWS去年底的re:Invenrt参加人数超过6万人,甚是可说是最大规模的IT技术大会,反映出各种云端服务和技术发展的蓬勃盛况。(图片来源/AWS)

花了10年,云端运算技术,终于走出了一片云端产业,上云,企业可以快速具备全球化调度IT基础架构资源的能力。上云,也就成了过去10年来,企业数位转型最重要的IT现代化策略之一。

Google带头将云端运算拱成了2008、2009年的热门IT话题,而AWS则用EC2、S3服务,将云端VM和储存做成了一门服务生意,连微软都在2009年加入云端市场竞争,正式推出了Azure云端服务,形成了云端多强竞争的局势。

当时机房主流技术是VMware的虚拟化技术,同样以虚拟化技术为主的AWS和Azure云端VM服务,成了新创快速扩张市场的关键,当时,刚转型线上影音服务的Netflix就是大胆上云,利用AWS而不自建机房,快速扩大服务规模的经典例子,也成了企业上云数位转型策略的实证。

在2010世代的上半场,也就是2010~2015年间,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愿意将自家应用搬上云端,也带动将自家大型应用(Monolith),拆分成微服务型态的风气,Restful API风格开始成为微服务架构的标準讯息传递方式后,企业更容易串接自家应用与云端服务的资源,也降低了不少上云门槛。

不过,这个时期也是VMware虚拟化技术的全盛阶段,甚至2014年进一步将虚拟化技术延伸到储存、网路,催生了新的超融合式架构,只需标準x86伺服器,就可以动态调度来支援运算、储存或网路的需求,也实现了软体定义的资料中心。企业可以自己打造一朵私有云,在自家机房内,享有高可用性、弹性扩张的IT基础架构调度能力。私有云技术的成熟,儘管企业都对上云有高度兴趣,但又不需要急着上云,只是用于实验性专案或新兴应用,还没成为多数企业取代机房的主流选择。

另一个影响企业上云意愿的关键是,各大公有云平台的高度不相容,即使都是採用虚拟化技术,但彼此所用的映像档格式、配置设定、服务的API呼叫方式,差异很大,几乎是,企业得针对不同的公有云环境来客製化自己的AP才行,跨云高门槛,造成了企业被厂商绑定的问题,成了上云的一大阻碍。

上云不只是机房的替代品,更是解决爆量和拥抱创新的关键

到了2010世代的下半场,2015年后,云端服务不再只是扮演企业机房资讯基础架构的替代品,Big Data和海量资料分析和零售爆量用户承载的需求,让云端服务成了企业的关键选择。

开源云端运算平台的OpenStack在2010世代中期问世,成了许多大型企业摆脱厂商绑定,自行打造全球性云端架构来因应爆量用户的新选择,像美国零售龙头Walmart,就是靠着10万颗核心的OpenStack丛集,才撑住2014年黑色星期五的爆量抢购人潮。许多零售电商、电信业者都积极拥抱OpenStack来发展自己的云。

2014年,Docker公司将自家PaaS平台所用的应用程式封装技术,变成了「容器」(Container)产品,在2010下半年掀起了云端服务的新变革,甚至Docker被誉为次世代云端技术。容器技术将应用程式的程式码、配置和所需的执行元件,全部封装起来,变成了一个可携式软体包,能快速部署到各种容器环境。

虚拟化技术也有类似的应用程式打包封装作法,可以将应用程式打包成VM的映像档来移动,但是容器不需要连同作业系统一起打包,大大缩小了映像档的档案大小,甚至只需要百分之一,几MB的映像档就够了。再加上宣告式的开发环境和部署配置的描述方式,将基础架构资源的管理程式化,变成了可以版本控管的环境。Docker成了可以取代虚拟化技术的新选择,甚至连虚拟化技术龙头都在2014年第一时间抢先支援Docker,而微软则直接在自家Windows内建了同样的Container标準技术。Container掀起了传统IT架构下个十年的变革之路。Docker源自云端服务,云端供应商也纷纷推出云端容器服务,将云端变成了新兴技术的实验场所。

不过,容器技术仍有不足之处,只有满足软体生命週期中前半段的开发到部署的标準化封装需求,还没有涵盖到应用程式完成部署,正式上线之后的维运阶段,例如没有纳入运算资源扩大或缩小的调度作业。Kubernetes正是弥补了这一段需求的缺口,将容器技术扩大应用到了维运期,甚至可以应用到大规模部署和调度,将全球性基础架构维运能力,也变成了一种商用化的企业级产品。全球爆红Pokemon Go游戏在2016年打造出GCE史上最大Kubernetes丛集,成了Kubernetes有能力提供全球性资源调度的最佳实证。

身为云端服务先锋的Google,直到2016年,才决定全力加入云端全产品线供应商的竞争,选择从大规模资料分析、Big Data、容器等新兴技术应用领域切入竞争,带动了云端服务类型的多元化竞争。

近几年,藉助云端运算能力,需要大量数据蒐集和分析的深度学习技术,开始走向商用化,也成了云端大厂竞逐的新兴服务,甚至可以说,想要打造AI服务,上云租用AI基础环境,反而比在内部机房自建更快、更容易也更方便。

不论是AWS、Azure或GCP,也纷纷建立一套从AI开发到部署所需的云端工具和服务,甚至拿了就可直接用的特定用途AI,例如云端翻译、云端文字辨识,甚至云端AI客服、云端AI推荐等。

最近2、3年,随着企业逐渐将上云视为数位转型的关键策略,但云端当机事件仍不时耳闻,企业不想只压宝一朵云,也迫使云端产业的发展,开始聚焦跨云和多云管理的课题,公有云大厂纷纷落地,私云业者则纷纷上云,或是发展出可因应断线、离网的边缘运算架构,例如AWS的Outposts主机或是GCP的Anthos私有云软体,而VMware则直接跟公云合作,将VCF私云平台整套搬上云,Kubernetes更成了多家公云或私云业者的共通平台,纷纷将自家产品改用Kubernetes重新设计,来提高跨云多云的相容性,例如IBM、VMware等。

过去10年,Cloud成了企业调度全球IT资源的关键架构,下个10年,Cloud技术将迈向大整合和标準化,不论上云、离云、远端或边缘都可能纳入同样一套资源调度和管理架构,让全世界变成一朵企业容易取用的共同云资源。

 相关报导  数位转型浪潮的源头(上) IT十年、数位转型浪潮的源头(下) IT十年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