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鼓断人行】一、
“戍鼓断人行”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楼》,是一首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战乱频繁、边塞警报不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戍鼓断人行”一句,意指边塞上的战鼓声不断,行人因此不敢外出,反映出战事紧张、社会动荡的现实。这一句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写照,也体现了杜甫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在整首诗中,“戍鼓断人行”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引出了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又为后文的抒情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文章结构分析(表格形式)
| 内容模块 | 描述 |
| 出处 | 杜甫《登楼》 |
| 诗句原文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 字面意思 | 战鼓声不断,行人不敢出行,边塞秋天只听见一声孤雁的鸣叫 |
| 深层含义 | 描绘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
| 情感基调 | 忧郁、沉痛、关切 |
| 艺术手法 | 借景抒情、以景托情、对比手法(如“戍鼓”与“一雁”) |
| 历史背景 |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边疆战事不断,百姓流离失所 |
| 作者意图 | 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呼吁安定与和平 |
| 文学价值 | 典型的唐诗风格,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 |
三、结语
“戍鼓断人行”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时代的声音。它反映了战争带来的恐惧与不安,也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通过这句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社会的动荡,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悲悯与责任。这种情感跨越时空,至今仍能引起读者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