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犹的意思】“过犹不及”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出自《论语·先进》:“子曰:‘过犹不及。’”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事超过了适当的限度,和没有做到应有的程度一样,都是不好的。这里的“犹”字,意思是“如同”或“等于”,因此“过犹不及”可以理解为“超过与不足同样不好”。
“犹”在古汉语中常用于表示类比或比较,如“虽则……犹……”,意思是“虽然……但还是……”。在“过犹不及”中,“犹”起到连接“过”和“不及”的作用,强调两者在效果上是一样的。
“过犹不及”是一个表达适度原则的成语,强调做事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分也不能不足。其中“犹”字表示“如同”,即“超过和不足一样不好”。这一思想源于儒家的中庸之道,提倡平衡、合理的行为方式。
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意义 |
过 | 超过,过度 | 《论语·先进》 | 动词 | 超出适当范围 |
犹 | 如同,等于 | 古汉语常用 | 副词 | 表示类比 |
不及 | 没有达到 | —— | 动词 | 未达标准 |
过犹不及 | 超过与不足同样不好 | 《论语·先进》 | 成语 | 强调适度原则 |
通过了解“过犹不及”的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在生活中如何把握分寸,避免极端行为,追求和谐与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