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之歌原文及翻译】《五子之歌》是出自《尚书·夏书》中的一篇重要文献,相传为夏朝末代君主太康失国后,其五个儿子在洛水之滨所作的诗歌。此诗表达了对祖先功业的追念、对国家衰败的哀痛,以及对贤君治国的期盼,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一、
《五子之歌》共有五章,每章分别由一位王子吟诵,内容围绕“思祖德”、“忧国运”、“劝君王”等主题展开。诗中既有对先王功绩的赞美,也有对现实混乱的感慨,更寄托了对明君的期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早期儒家思想中“敬天保民”的理念。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章节 | 原文 | 翻译 |
第一章 |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远。 | 先王有训示,百姓可以亲近,不可以疏远。 |
劳于民,而不知其劳。 | 为百姓操劳,却不知道百姓的辛苦。 | |
虽有舟车,无所济也。 | 即使有车马,也无法渡过难关。 | |
第二章 |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 | 太康失去了国家,兄弟五人,在洛水边等待。 |
作歌以诏后世,名曰《五子之歌》。 | 创作诗歌以告诫后人,称为《五子之歌》。 | |
第三章 | 我后不恤我,我则亡。 | 君王不体恤我们,我们就将灭亡。 |
我无食,我无衣,我无田,我无屋。 | 我们没有粮食,没有衣服,没有田地,没有房屋。 | |
第四章 | 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 只有那尧帝,拥有这片冀州。 |
今失厥道,乱其纪纲。 | 如今失去正道,扰乱了法纪。 | |
第五章 | 予临兆民,若涉春冰。 | 我面对万民,如同踏入春天的薄冰。 |
未知所底,心如结。 | 不知会走到哪里,心中充满忧虑。 |
三、文章小结
《五子之歌》不仅是一首抒发情感的诗篇,更是古代政治哲学的体现。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统治者失德的现实,同时也表达了人民对清明政治的渴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古人对“德治”与“民本”的重视,这些思想至今仍具有深远的影响。
此外,该诗的语言风格简洁凝练,情感深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值得深入研究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