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于衷什么意思】“无动于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某种情况时,内心没有丝毫波动或反应。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人的情绪或态度的冷漠、麻木。
一、词语解释
词义:
“无动于衷”意思是心里一点也没有触动,对事情漠不关心或毫不在意。
出处:
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晋侯问于史苏曰:‘……’对曰:‘无动于衷。’”后世多用此成语表达一种冷淡、无情的态度。
近义词:
漠不关心、心如铁石、冷眼旁观、无动于中
反义词:
感动、动心、关切、热心、情绪激动
二、使用场景
场景 | 描述 |
他人遭遇不幸 | 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他却表现得毫无反应,显得“无动于衷”。 |
对社会问题 | 面对一些社会不公现象,有些人选择视而不见,表现出“无动于衷”。 |
工作态度 | 在工作中,如果一个人对任务缺乏热情,也可以说是“无动于衷”。 |
三、例句解析
1. 他对朋友的困境“无动于衷”,完全没有伸出援手。
2. 面对如此严重的事故,他居然还能“无动于衷”,让人难以理解。
3. 虽然大家都很担心,但他始终“无动于衷”,仿佛事不关己。
四、总结
“无动于衷”是一个用来形容人情感冷漠、缺乏反应的成语。它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于批评那些对他人或事件表现出冷漠态度的人。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作为客观描述,但大多数时候带有负面评价色彩,表示一种缺乏同理心的表现。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无动于衷 |
拼音 | wú dòng yú zhōng |
释义 | 心里一点也没有触动,对事情漠不关心 |
出处 | 《左传·僖公十五年》 |
近义词 | 漠不关心、冷眼旁观 |
反义词 | 感动、动心、关切 |
使用场景 | 对他人困境、社会问题、工作态度等 |
情感色彩 | 多为贬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