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欢膝下成语的意思】“承欢膝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子为父母之承欢膝下。”意思是子女在父母身边尽孝、奉养父母,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与陪伴。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和亲情。
一、成语详解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承欢膝下 |
拼音 | chéng huān xī xià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释义 | 子女在父母身边尽孝、奉养父母,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与陪伴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之情,也可用于描写家庭温馨场景 |
近义词 | 孝顺父母、侍奉双亲、膝下承欢 |
反义词 | 不孝不义、背弃父母、远离双亲 |
情感色彩 | 正面,体现孝道与亲情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家庭生活 | 子女常年在外工作,难得回家探亲,父母十分欣慰,说:“你能在我们膝下承欢,真是我们的福气。” |
文学作品 | 在古装剧中,常有“游子归来,承欢膝下”的情节,表现亲情的温暖。 |
教育场合 | 老师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常说:“我们要学会承欢膝下,孝顺父母。” |
三、成语的文化意义
“承欢膝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核心价值。在古代社会,孝顺父母被视为做人最基本的品德之一,而“承欢膝下”正是这种美德的具体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但这一成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不要忽视对父母的关爱与陪伴。
四、总结
“承欢膝下”是一个充满温情与传统美德的成语,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与陪伴。它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更是中华文化中“孝”文化的象征。无论是在文学、教育还是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都能唤起人们对家庭情感的重视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