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在书信的末尾用某某】在古代,书信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表达情感、展现礼仪的重要方式。古人写信时,通常会在信件的结尾处使用一些特定的词语或格式,以表示礼貌、尊重或结束语。这些结尾语被称为“书信结语”或“书信尾语”。
为了更清晰地展示古人常用在书信末尾的词语,以下是对相关内容的总结,并附上表格供参考。
一、
在中国古代,不同朝代和不同身份的人在书写书信时,会根据场合、对象、关系等因素选择不同的结尾语。这些结尾语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礼仪的重视,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貌。
常见的书信结尾语包括:
- 敬启:用于正式书信,表示请对方阅读。
- 谨启:较为谦逊的表达,常用于下级对上级的信件。
- 拜启:带有恭敬之意,多用于书信开头或结尾。
- 手书:表示自己亲笔所写。
- 伏惟:用于自谦,表示自己认为、希望。
- 伏念:类似“伏惟”,表示自己思考、回忆。
- 不具:表示未尽之言,有时用于结尾。
- 草草:表示匆忙写就,语气较随意。
- 顿首:表示叩头,常用于书信结尾,表达极度的尊敬。
- 再拜:再次行礼,常见于正式书信。
- 谨奉:表示恭敬地呈上。
- 谨肃:表示谨慎地书写完毕。
- 不宣:表示不再多说,常用于结尾。
此外,还有一些较为口语化或非正式的结尾词,如“此致”、“敬颂”等,这些多用于近代书信中。
二、表格展示
结尾语 | 含义与用途 | 使用场景 | 备注 |
敬启 | 表示请对方阅读 | 正式书信 | 常用于书信开头或结尾 |
谨启 | 表示谦逊,请求阅览 | 对上级或尊长 | 体现谦卑态度 |
拜启 | 表达恭敬之意 | 正式书信 | 多用于书信开头或结尾 |
手书 | 表示亲笔书写 | 自己写信时 | 强调真实性 |
伏惟 | 表示自谦,认为、希望 | 正式书信 | 多用于奏章或书信 |
伏念 | 表示回想、思虑 | 正式书信 | 用于表达内心想法 |
不具 | 表示未尽之言 | 书信结尾 | 用于收尾 |
草草 | 表示匆忙写成 | 非正式书信 | 语气随意 |
顿首 | 表示叩头,极度尊敬 | 正式书信 | 常用于书信结尾 |
再拜 | 表示再次行礼 | 正式书信 | 多用于书信结尾 |
谨奉 | 表示恭敬地呈上 | 正式书信 | 常用于礼物或书信结尾 |
谨肃 | 表示谨慎地书写完毕 | 正式书信 | 体现严谨态度 |
不宣 | 表示不再多说 | 书信结尾 | 多用于古代书信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古人非常注重书信的礼仪和规范,结尾语的选择往往体现出写信人的身份、地位以及与收信人之间的关系。这些传统虽然在现代已逐渐简化,但其文化价值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