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东山再起”是一个常用于形容人在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重振旗鼓的成语。它源自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与故事,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一、
“东山再起”最早出自《晋书·王徽之传》中关于谢安的记载。谢安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在政治上一度失势,退隐东山,后来又被朝廷启用,重新掌权,因此“东山再起”便用来比喻失势后重新崛起的人或事物。
这一成语不仅在历史上有真实出处,在文学作品和现代语境中也广泛使用,象征着坚韧不拔、卷土重来的精神。
二、表格:东山再起典故出处及含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东山再起 |
出处 | 《晋书·王徽之传》 |
原文出处 | “谢安尝游东山,时人谓之‘东山再起’。” |
涉及人物 | 谢安(东晋名士) |
典故背景 | 谢安曾因政治斗争被贬,退隐东山,后复出为官,成就一番事业 |
含义 | 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或力量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组织在低谷后重新崛起 |
三、补充说明
虽然“东山再起”广为人知,但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具体出处。实际上,它并非出自《世说新语》或其他常见古籍,而是明确见于《晋书》。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谢安的高度评价,也体现了“东山”在当时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此外,“东山”在古代多指隐居之地,如谢安所居的会稽东山,象征着淡泊名利、韬光养晦的生活方式。而“再起”则代表了他最终的复出与成功,寓意深远。
通过了解“东山再起”的典故,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成语的内涵,也能从中汲取面对逆境时的勇气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