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已复礼什么意思】“克己复礼”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个人修养和道德实践。它出自《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是孔子对弟子颜渊提问“仁”的回答,强调了通过自我约束和遵循礼仪来实现“仁”的理念。
一、
“克己复礼”字面意思是“克制自己,使言行符合礼制”。其核心在于通过自我控制、自我反省,达到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目的。在儒家思想中,“礼”不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的道德修养。因此,“克己复礼”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
这一概念在古代被广泛应用于修身养性、治国理政以及人际交往中,被视为实现“仁”的重要途径。现代人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用于提升个人素质、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等。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论语·颜渊》 |
| 原句 | “克己复礼为仁。” |
| 字面意思 | 克制自己,使言行符合礼制 |
| 含义 | 强调自我约束与道德修养,通过遵守礼仪实现仁德 |
| 来源人物 | 孔子(儒家思想代表) |
| 哲学意义 | 体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体系 |
| 现代应用 | 用于个人修养、道德教育、社会行为规范等 |
| 相关概念 | 仁、礼、修身、自律 |
| 现实意义 | 倡导自我管理、尊重他人、维护社会秩序 |
三、结语
“克己复礼”不仅是古代士人的修身之道,也对现代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在当今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保持内心的清明与自律,正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通过不断“克己”,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复礼”,从而走向更高层次的道德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