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全是现金吗】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差额。但很多人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是否等于“实际收到的现金”存在疑问。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两者的区别。
一、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并不等同于“实际收到的现金”。它是由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的净额。然而,这个数值是基于权责发生制会计原则计算出来的,而不是完全按照收付实现制(即实际收到或支付的现金)来记录的。
因此,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可能包含一些非现金项目(如折旧、摊销、资产减值等),也可能受到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变动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与实际现金变化之间出现差异。
简单来说: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反映的是按权责发生制计算的经营活动中现金的净流入。
- 实际现金变化:是指企业实际收到或支付的现金总额,通常以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准。
二、对比表格
| 项目 | 定义 | 是否等于实际现金? | 说明 |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 按权责发生制计算的经营活动中现金的净流入 | ❌ 否 | 包含非现金项目,如折旧、摊销等 | 
| 实际收到的现金 | 企业实际收到的现金总额 | ✅ 是 | 仅反映现金的实际流动情况 | 
| 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 | 根据收付实现制编制的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差额 | ✅ 是 | 与实际现金变化一致 | 
| 财务报表中的“净利润” | 按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利润 | ❌ 否 | 不考虑现金收支,需调整非现金项目 | 
三、结论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并不是“全是现金”,它是基于会计准则计算出的经营活动中现金的净额,可能包含非现金调整项。而实际收到的现金则更贴近企业的资金流动性状况。因此,在分析企业财务时,应结合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全面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现金流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