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关于诸葛亮的典故还有哪些】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其智慧、忠诚和治国才能闻名于世。除了“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广为人知的故事外,历史上还有很多关于他的典故和传说。以下是对这些典故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诸葛亮的典故总结
1.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自己,体现了刘备的诚意和诸葛亮的才德。
2. 草船借箭: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用二十艘草船从曹军处“借”得十万支箭,展现了其机智与胆识。
3. 空城计: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诸葛亮镇定自若地在城中弹琴,吓退司马懿大军,体现其临危不乱的智慧。
4. 七擒孟获:诸葛亮南征时,七次俘虏南蛮首领孟获,最终使其心服口服,归顺蜀汉,展现其军事与政治手腕。
5. 隆中对:诸葛亮在未出山前,为刘备分析天下大势,提出“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奠定了蜀汉的发展基础。
6. 白帝城托孤:刘备病逝后,诸葛亮受命辅佐刘禅,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忠臣的典范。
7. 木牛流马: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用于在崎岖山路上运送粮草,提高了蜀军的后勤效率。
8. 六出祁山:诸葛亮多次北伐曹魏,虽未能成功,但展现了其坚定的意志和战略部署。
9. 《出师表》:诸葛亮写给刘禅的一篇奏章,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北伐的决心。
10. 七星灯续命:传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时,曾试图用七星灯续命,但因意外失败,最终病逝。
二、诸葛亮典故一览表
| 典故名称 | 出处/背景 | 主要内容 |
| 三顾茅庐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请其出山辅佐自己。 |
| 草船借箭 | 《三国演义》 | 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用草船向曹军“借”得十万支箭。 |
| 空城计 | 《三国演义》 | 诸葛亮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用空城迷惑司马懿,使其撤退。 |
| 七擒孟获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诸葛亮南征时七次擒获南蛮首领孟获,最终使其归顺。 |
| 隆中对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局势,提出“联吴抗曹”的战略。 |
| 白帝城托孤 | 《三国志·先主传》 | 刘备临终托孤于诸葛亮,诸葛亮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 木牛流马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用于运送粮草。 |
| 六出祁山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诸葛亮多次北伐曹魏,虽未成功,但展现了其军事才能。 |
| 《出师表》 | 《三国志·诸葛亮传》 | 诸葛亮写给刘禅的奏章,表达对国家的忠诚与北伐决心。 |
| 七星灯续命 | 《三国演义》 | 传说诸葛亮在病重时试图用七星灯续命,但因意外失败而去世。 |
三、结语
诸葛亮不仅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更是中华文化中智慧与忠诚的象征。他的故事不仅丰富了历史,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通过这些典故,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千古名相的风采与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