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是什么意思】“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迅速、突然,让人来不及反应。这个成语源自《三国志·魏书·钟会传》中的“兵不厌诈,迅雷不及掩耳”,意思是用兵时要出其不意,快如闪电,让人来不及捂住耳朵。
一、成语释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
拼音 |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zhī shì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 |
本义 | 形容动作或事件发生得极快,令人猝不及防 |
引申义 | 常用于形容行动迅速、突然,没有时间准备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突发事件、快速决策或突如其来的变化 |
二、详细解释
“迅雷”指的是雷声,速度快且声音大;“不及掩耳”是指来不及捂住耳朵,说明声音来得太快,人根本来不及反应。整个成语比喻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速度快到让人无法预料和应对。
在现代汉语中,“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常被用来形容某些行为或事件的突然性,例如:
- 某公司突然推出新产品,市场反应迅速。
- 敌军突袭,我方毫无准备。
- 他说话做事总是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三、使用注意事项
1. 适用范围: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2. 语气色彩:带有强烈的强调意味,通常用于表达惊讶或震惊的情绪。
3. 搭配对象:常与“行动”、“变化”、“袭击”等词搭配使用。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异同 |
风驰电掣 | 形容速度极快 | 相似,但更强调“快”而非“突然” |
猝不及防 | 意外发生,来不及应对 | 更强调“意外”,与“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相近 |
突如其来 | 事情发生得很突然 | 侧重“突然”,但不强调“速度快” |
五、结语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反应、果断行动,往往比犹豫不决更能抓住机会。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