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灭此朝食是什么意思】“灭此朝食”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成公二年》。原意是“消灭敌人,吃早饭之前就能完成”,后来用来形容决心消灭敌人,毫不拖延,非常果断和坚决。
一、成语详解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左传·成公二年》:“灭此而朝食。” |
字面意思 | 消灭敌人,连早饭都不用吃就完成。 |
引申意义 | 表示对敌人的仇恨极深,决心迅速消灭敌人,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军事、政治或斗争场合,强调行动迅速、目标明确。 |
感情色彩 | 褒义,带有强烈的决心和果敢精神。 |
近义词 | 灭敌为快、速战速决、痛打落水狗 |
反义词 | 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拖泥带水 |
二、成语的来源与演变
“灭此朝食”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在战场上看到敌人逃跑时说:“灭此而朝食。”意思是说,只要把敌人消灭了,即使不吃早饭也愿意。这句话后来被广泛引用,成为表达坚定决心的典型语句。
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灭此朝食”常被用来形容将士们英勇无畏、斗志昂扬的精神状态,也常用于描写对敌人的强烈仇恨和彻底歼灭的决心。
三、现代用法举例
1. 军事领域
“我军决定发起突袭,灭此朝食,务必全歼敌军。”
2. 政治斗争
“他主张对腐败分子采取强硬手段,灭此朝食,不留余地。”
3. 日常生活
“这个坏习惯必须立刻改正,灭此朝食,不能拖延。”
四、总结
“灭此朝食”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果断、坚决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它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核心含义始终是“迅速消灭敌人,毫不迟疑”。
成语 | 含义 | 使用场景 | 情感色彩 |
灭此朝食 | 快速消灭敌人,毫不拖延 | 军事、政治、斗争 | 褒义 |
通过了解“灭此朝食”的来历、含义及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个成语,还能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