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壁清野的意思】“坚壁清野”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和《三国志》等古代文献,常用于军事或战略层面的描述。该成语字面意思是“加固墙壁,清除田野”,引申为在敌人进攻时,采取主动撤离、破坏资源、加强防御的策略,以削弱敌人的补给和战斗力。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坚壁清野 |
拼音 | jiān bì qīng yě |
出处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三国志·魏书·荀彧传》 |
释义 | 加固城墙,清除田地中的粮食和资源,使敌人无法就地获取补给,从而削弱其战斗力。 |
引申义 | 在面对威胁时,主动采取撤退、破坏资源、加强防御的策略,以保存实力、减少损失。 |
二、历史背景与用法
“坚壁清野”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诸侯国之间战争频繁,为了防止敌军入侵,常常采用这种策略。例如:
- 战国时期:齐国在面对燕国进攻时,曾命令百姓撤出城外,焚烧庄稼,断绝敌军补给。
- 三国时期:曹操在对抗袁绍时,也曾使用“坚壁清野”的战术,使敌军因粮草不足而溃败。
在现代,“坚壁清野”不仅用于军事,也可比喻在面对危机时,主动做出牺牲,以求长远生存和发展。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应用方式 | 目的 |
军事作战 | 部队撤离后,烧毁粮食、摧毁水源 | 使敌军难以持续作战 |
企业经营 | 面对市场冲击时,缩减非核心业务 | 保留核心资源,增强抗风险能力 |
个人发展 | 面对压力时,放弃不重要的社交或兴趣 | 聚焦关键目标,提升效率 |
四、成语启示
“坚壁清野”强调的是战略性的退让与准备,并非一味逃避,而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强敌或困难时,要有远见和决断力,合理分配资源,保护自身优势。
五、总结
“坚壁清野”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成语,不仅体现了古代智慧,也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多方面情境。通过合理运用这一策略,可以在关键时刻实现以退为进、以守代攻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