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尽弓藏是什么意思】“鸟尽弓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当鸟被打尽之后,弓就被收藏起来不再使用。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事情成功之后,功臣被抛弃或遭到冷落,甚至被消灭。常用于形容统治者在完成目标后,对曾经帮助自己取得成功的人不再信任、重用,甚至加以打压。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鸟尽弓藏 |
拼音 | niǎo jìn gōng cáng |
出处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含义 | 比喻事情成功后,功臣被抛弃或遭迫害 |
用法 | 多用于政治、历史、职场等情境中,表示对功臣的不公对待 |
近义词 | 背信弃义、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
反义词 | 知恩图报、善始善终 |
二、成语来源与背景
“鸟尽弓藏”最早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故事。越王勾践在谋士范蠡、文种的帮助下,最终灭掉吴国,复国成功。然而,勾践在成功后却对功臣产生了猜忌,最终将文种杀害,而范蠡则选择隐退。
文中提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勾践对功臣的态度——一旦目标达成,曾经的助手就失去了价值,甚至成为威胁。
三、现实中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鸟尽弓藏”也常被用来描述一些管理或权力更迭中的现象:
- 职场中:领导在项目完成后,可能不再重视曾经立下功劳的员工;
- 政治领域:领导人成功上台后,可能会清除异己或旧部;
- 商业竞争:企业成功后,可能忽视早期合伙人或关键员工。
四、总结
“鸟尽弓藏”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写照。它提醒人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结果,也要关注过程中的公平与道义。同时,也警示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取得成就之后,应妥善处理人际关系,避免因猜忌而导致人才流失或内部矛盾。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历史典故,可继续关注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