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尊而无功出自触詟说赵太后】在古代汉语中,许多成语和格言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其中“位尊而无功”便是出自《触詟说赵太后》一文。这句话虽简短,却揭示了权力与责任之间的关系,提醒人们即使身居高位,也应有所作为,否则便难以为人所敬。
一、原文出处
《触詟说赵太后》是《战国策·赵策四》中的一篇著名文章,讲述了赵国大臣触詟劝说赵太后不要让幼子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的故事。通过巧妙的劝谏,触詟最终说服了赵太后,展现了其智慧与政治才能。
二、语句解析
“位尊而无功”字面意思是:虽然地位高,但没有功劳。这句出自触詟对赵太后的劝谏内容之一,用来指出如果一个人只享有高位而不做实事,就会失去民心和尊重。
触詟借此强调: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权势,更需要有实际贡献的人才。
三、文章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触詟说赵太后》(《战国策·赵策四》) |
作者 | 不详(《战国策》为战国时期诸国策士言论汇编) |
主题 | 权力与责任、劝谏艺术、政治智慧 |
关键语句 | “位尊而无功” |
含义 | 地位高但无实际贡献者难以服众 |
历史背景 |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赵国面临外交危机 |
触詟作用 | 以智劝谏,成功说服赵太后 |
四、现实意义
“位尊而无功”不仅适用于古代政治,也对现代管理具有启示意义。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社会中,仅凭职位高低并不能赢得尊重,唯有脚踏实地、做出成绩,才能真正获得认可。
这一观点也提醒我们:权力不是目的,而是责任的象征。只有将权力用于正道,才能实现真正的价值。
五、结语
“位尊而无功”虽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典籍,但其思想依然值得我们深思。它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更是对现代人的一种警醒:身处高位,当思责任;身居要职,须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