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具”是一个常见的文言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多种含义。它既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名词,甚至有时作为副词使用。为了更清晰地理解“具”在文言文中的意义,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列出其常见用法和解释。
一、
“具”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含义:
1. 完备、齐全:表示事物齐备、完整,如“具足”、“具备”。
2. 准备、准备齐全:表示事先做好准备,如“具食”、“具舟”。
3. 详细、具体:用于表示内容详尽,如“具言”、“具述”。
4. 器具、工具:指具体的物品或工具,如“器具”、“工具”。
5. 通“俱”:表示“都、全部”,如“具往”、“具告”。
6. 通“俱”:有时与“俱”同义,表示一起、共同。
在古文中,“具”常出现在描述事件、人物行为或物品状态的语境中,需结合上下文来准确理解其含义。
二、表格展示
| 文言词语 | 现代汉语意思 | 用法举例 | 出处/例句 | 说明 |
| 具 | 完备、齐全 | 具足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曰:‘沛公欲何言?’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将军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诺。’沛公曰:‘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具告沛公。’ | “具告”意为详细告诉 |
| 具 | 准备、准备齐全 | 具食 | 《后汉书·班超传》:“超遂与从事郭询等共议,欲劫单于,使诸部自相攻击。乃召龟兹王,告以天子威德,及北匈奴贪暴,宜归附汉朝。王犹豫未决,超即具食,因说之。” | “具食”意为准备食物 |
| 具 | 详细、具体 | 具言 | 《论语·先进》:“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雺,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具言”意为详细地说 |
| 具 | 器具、工具 | 具体 | 《墨子·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先生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 此处“具”为“器物”之意 |
| 具 | 通“俱”,都 | 具往 | 《战国策·赵策四》:“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而傅之以大臣,令赵语曰:‘寡人之子,虽少,愿君之托之。’……” | “具往”意为一同前往 |
三、结语
“具”在文言文中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根据上下文判断。掌握其不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通过以上总结和表格,可以系统地了解“具”的各种意义及其在文言文中的应用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