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仰大名的典故是什么】“久仰大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表示对某人长期仰慕、敬重,常用于初次见面或通信时表达对对方的尊敬。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献,背后有着一段历史典故。
一、
“久仰大名”最早见于《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是刘备对诸葛亮的称呼。当时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诸葛亮尚未出仕,但其才学和声望早已远播。刘备在见到诸葛亮后,感慨地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而“久仰大名”则是在其他文献中被引用,用以表达对贤才的敬仰之情。
后来,“久仰大名”逐渐演变为一种礼貌用语,广泛用于日常交流中,表示对他人能力、声望的高度认可和尊重。
二、典故来源对比表
| 典故名称 | 出处 | 内容概述 | 使用场景 | 含义 |
| 久仰大名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 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虽未相见,已闻其名 | 初次见面或通信时 | 表达对他人声望、才能的敬重 |
| 三顾茅庐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求其出山相助 | 历史故事、文学作品 | 表示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请求 |
| 孤之有孔明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 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 | 对话、文章引用 | 比喻人才的重要性 |
三、延伸理解
“久仰大名”虽然源自古代,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常见的礼貌用语。它不仅用于正式场合,也可以用于朋友之间表达敬意。使用时要注意语气得体,避免显得过于夸张或不真诚。
此外,这一成语也反映出中国古代重视人才、尊重贤能的文化传统,体现了“礼贤下士”的精神。
结语:
“久仰大名”不仅是对一个人才华与声望的认可,更是一种文化修养的体现。了解它的出处和意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与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