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的意思是什么】“惊弓之鸟”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原意是被弓箭吓过的鸟,即使听到弓弦的声音也会惊慌逃窜。后来用来比喻受过惊吓的人,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境就会非常紧张或害怕。
一、成语释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惊弓之鸟 |
| 出处 | 《战国策·楚策四》 |
| 原意 | 被弓箭吓过的鸟,听到弓弦声就害怕 |
| 现代引申义 | 受过惊吓的人,对类似情境极度敏感和恐惧 |
| 使用场景 | 形容人因曾经的创伤而变得过度警惕或焦虑 |
| 语法结构 | 主谓结构(惊弓之鸟) |
| 近义词 | 胆小怕事、草木皆兵、心有余悸 |
| 反义词 | 镇定自若、处变不惊、临危不惧 |
二、成语故事简述
战国时期,魏国有个擅长射箭的人,名叫更赢。有一次,他陪魏王打猎,看见一只大雁从远处飞来。更赢没有拉弓,只是对着天空虚拉了一下弓弦,那只大雁便惊恐地掉落在地上。魏王非常惊讶,问这是怎么回事。更赢解释说:“这只大雁已经受过箭伤,听到弓弦的声音,以为又要被射中,所以吓得掉下来了。”
这个故事说明,即使是经历过伤害的事物,也会对类似的刺激产生强烈反应。
三、使用建议与注意事项
1. 适用对象:适用于描述人的心理状态,尤其是那些因为过去经历而变得敏感的人。
2. 语气色彩:带有一定的贬义,有时用于批评他人过于胆怯或缺乏自信。
3. 避免误用:不要用于形容动物本身,而是强调其心理反应。
4. 搭配词语:常与“胆小”、“怕事”、“惊魂未定”等词搭配使用。
四、拓展知识
- 相关成语:
-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与“惊弓之鸟”意思相近。
-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 现代应用:在心理学中,“惊弓之鸟”现象可以用来描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中的某些表现。
通过了解“惊弓之鸟”的含义和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这一成语的内涵,还能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运用它,避免误解或误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