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仇敌忾造句】在日常语言表达中,“同仇敌忾”是一个常用且富有情感色彩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面对共同敌人时所表现出的团结一致、愤慨愤怒的情绪。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以下是对“同仇敌忾”的总结以及相关造句示例。
一、成语解释
| 成语 | 同仇敌忾 |
| 拼音 | tóng chóu dí kài |
| 释义 | 共同仇恨敌人,形容大家齐心协力,对敌人充满愤怒和反抗情绪。 |
| 出处 | 《左传·文公四年》:“同仇敌忾,必有胜矣。” |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强调集体的正义感和团结精神。 |
二、使用场景
| 场景 | 示例说明 |
| 国家危难 | 在国家遭受外敌入侵时,人民同仇敌忾,奋起抵抗。 |
| 社会事件 | 面对不公,群众同仇敌忾,纷纷发声抗议。 |
| 企业危机 | 公司面临重大危机时,员工同仇敌忾,共同应对挑战。 |
三、造句示例
| 句子 | 说明 |
| 面对侵略者,中国人民同仇敌忾,誓死保卫家园。 | 表达了民族团结与抗争精神。 |
| 虽然他们来自不同背景,但在面对不公时,大家都表现出同仇敌忾的态度。 | 强调群体中的共同立场。 |
| 这次事件让全公司员工同仇敌忾,决心找出问题根源。 | 用于工作或组织情境中。 |
四、注意事项
1. 避免滥用:该成语感情色彩强烈,不宜用于日常轻松对话中。
2. 搭配得当:通常与“众人”、“人民”、“群众”等词搭配使用。
3. 语境合适:适用于具有对抗性或正义性的语境,如战争、抗议、社会正义等。
五、总结
“同仇敌忾”是一个富有力量感的成语,能够生动地表达群体在面对共同敌人时的团结与愤怒。正确使用这一成语,不仅有助于提升语言的表现力,也能增强表达的情感深度。在写作或口语中,适当运用“同仇敌忾”,能让语言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