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assive】在英语语法中,“passive”(被动语态)是一种重要的句型结构,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接受者而非执行者。与主动语态不同,被动语态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动词形式由“be + 过去分词”构成。使用被动语态可以更客观地表达信息,尤其在正式写作、科技文章和新闻报道中较为常见。
一、被动语态的基本结构
| 主动语态 | 被动语态 |
| 主语 + 动词 + 宾语 | 宾语 + be + 过去分词 + by + 主语 |
例如:
- 主动:The chef cooked the meal.
- 被动:The meal was cooked by the chef.
二、被动语态的常见用途
1. 强调动作的接受者
在某些情况下,我们更关注的是“谁被做了什么”,而不是“谁做了什么”。
例:The book was published in 2023.
2. 不知道或不重要是谁做的
当动作的执行者不明确时,常用被动语态。
例:The window was broken last night.
3. 使语言更正式或客观
在学术、法律或技术文档中,被动语态有助于保持中立语气。
例:The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nder controlled conditions.
4. 避免提及执行者
有时为了礼貌或避免指责,会省略“by”结构。
例:Mistakes were made.
三、常见错误与注意事项
| 错误示例 | 正确示例 | 说明 |
| The letter is wrote by me. | The letter was written by me. | “write”的过去分词是“written”,不是“wrote”。 |
| This problem is solve. | This problem is solved. | “solve”的过去分词是“solved”。 |
| They are built this house. | This house was built by them. | 主动语态不能直接转换为被动语态,需调整结构。 |
四、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被动语态定义 | 以动作的接受者为主语,动词由“be + 过去分词”构成 |
| 常见用途 | 强调接受者、不明执行者、正式场合、避免提及执行者 |
| 结构 | 宾语 + be + 过去分词 + by + 主语(可省略) |
| 注意事项 | 注意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避免结构错误 |
通过合理使用被动语态,可以提升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多样性,尤其在正式写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