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记载了什么】《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由明成祖朱棣主持编纂,成书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1408年)。这部巨著汇集了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大量的文献资料,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类书籍内容,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历史、语言的重要资料。
一、《永乐大典》的主要内容
《永乐大典》共22937卷,约3.7亿字,内容极其丰富,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已知的文献资料。其主要收录内容包括:
- 经部:儒家经典及其注释
- 史部:历代正史、野史、地方志等
- 子部:诸子百家著作、科技、医学、农学等
- 集部:诗文词赋、名家文集、地方文人作品等
此外,《永乐大典》还收录了大量诗词、戏曲、小说、笔记、医书、地图、天文历法等内容,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二、《永乐大典》的历史价值
1. 保存古籍:许多已经失传的古籍通过《永乐大典》得以保存下来。
2. 研究依据: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大量原始资料,成为研究古代文化的宝贵资源。
3. 文化传承:反映了明代以前的文化成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三、《永乐大典》的现状
由于战乱、火灾等原因,原书大部分散佚。现存部分多为清代学者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的残卷或抄本,现存于国内外多个图书馆和研究机构中。
四、总结表格
| 内容类别 | 包含内容 |
| 经部 | 儒家经典及注释 |
| 史部 | 正史、野史、地方志 |
| 子部 | 诸子百家、科技、医学、农学 |
| 集部 | 诗文词赋、名家文集、地方作品 |
| 其他 | 诗词、戏曲、小说、笔记、医书、地图、天文历法 |
五、结语
《永乐大典》不仅是一部类书,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缩影。它记录了丰富的知识体系,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虽然原书已大多散佚,但其影响深远,至今仍被学者高度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