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出自《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司马昭的野心和目的已经很明显,连路上的普通人都能看出来。它常用来形容那些心怀不轨、意图明显的人,他们的行为或动机已经无法隐藏。
一、历史背景
在三国时期,曹魏政权逐渐被司马氏所掌控。司马昭作为司马懿之子,在其父死后继承了权力,并逐步削弱曹魏宗室,最终为儿子司马炎篡位建立晋朝奠定了基础。当时,魏帝曹髦对司马昭的专权极为不满,曾试图反抗,但最终失败并被杀。此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便成为后人对司马昭野心的讽刺与评价。
二、成语含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 |
拼音 | sī mǎ zhāo zhī xīn, lù rén jiē zhī |
含义 | 形容某人的野心或目的非常明显,所有人都能看出来 |
用法 | 多用于讽刺或批评那些企图掩盖真实意图的人 |
近义词 | 显而易见、无所遁形、人心尽知 |
反义词 | 隐晦难测、深藏不露、秘而不宣 |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语境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常被用来形容某些人或组织的行为意图过于明显,甚至引发公众的反感。例如:
- 商业竞争中,某公司故意压低价格抢占市场,被人认为是“司马昭之心”。
- 政治领域中,某些政策的出台被解读为“司马昭之心”,暗示背后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种说法虽然带有一定讽刺意味,但也反映了人们对公开透明和公正公平的期待。
四、总结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对权力滥用、意图暴露的批判。它提醒人们,真正的智慧在于洞察人心,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面对和应对这些显而易见的真相。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来源和用法,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历史,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敏锐地识别他人的意图,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