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流浃背典故】“汗流浃背”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人在极度紧张、劳累或炎热的情况下,汗水湿透了衣服。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历史典故,背后有着一段真实而生动的故事。
一、典故来源
“汗流浃背”最早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故事讲述的是东汉时期的名将马援在征战过程中,因长途跋涉、气候炎热,导致身体疲惫不堪,汗水浸透了衣背,因此被后人称为“汗流浃背”。
据记载,马援曾率军远征南方,途中遭遇酷暑,士兵们个个热得汗流浃背,但依然坚持前行。他的坚韧不拔和英勇无畏的精神,成为后世传颂的典范。
二、成语含义
- 字面意思:汗水湿透了背部。
- 引申意义:
- 形容非常劳累。
- 表示极度紧张或尴尬。
- 有时也用来形容天气炎热。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句子 |
劳累时 | 他一天工作下来,早已汗流浃背。 |
紧张时 | 听到老师点名,他吓得汗流浃背。 |
炎热天气 | 外出逛街,不到半小时就汗流浃背。 |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汗流浃背”的关系 |
汗如雨下 | 汗水像下雨一样落下 | 与“汗流浃背”同为描写出汗多的成语 |
腋下生风 | 比喻非常热 | 与“汗流浃背”都用于描述炎热环境下的状态 |
体无完肤 | 身体受伤严重 | 不直接相关,但也有“疲惫”之意 |
五、总结
“汗流浃背”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承载着历史人物的坚韧精神。它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既可以形容身体上的劳累,也可以表达心理上的紧张。通过了解它的来源和用法,我们能更好地掌握其文化内涵,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丰富性。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汗流浃背 |
出处 | 《后汉书·马援传》 |
含义 | 汗水湿透衣背,形容劳累、紧张或炎热 |
使用场景 | 劳累、紧张、炎热等情境 |
相关成语 | 汗如雨下、腋下生风、体无完肤 |
文化意义 | 展现古代人物的坚韧精神,体现语言的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