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怎么被分出去的】外蒙古,即现在的蒙古国,历史上曾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在20世纪初,由于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变化,外蒙古逐渐脱离了中国的版图。这一过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沙俄的影响、苏联的介入、中国内战以及国际条约的签订等。
以下是对“外蒙古怎么被分出去的”的总结与分析:
一、历史背景
1. 清朝时期:外蒙古是清朝的藩属地,名义上属于中国领土,但实际由清朝中央政府进行管理。
2. 辛亥革命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外蒙古王公在沙俄支持下宣布“独立”。
3. 北洋政府时期:北洋政府虽未承认外蒙古独立,但因国力衰弱,无力干预。
4. 苏联的介入:1921年,苏联支持外蒙古建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并逐步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二、关键事件时间线
时间 | 事件 | 影响 |
1911年 | 外蒙古王公在沙俄支持下宣布独立 | 中国失去对蒙古的实际控制 |
1919年 | 北洋政府派兵进驻外蒙古,废除自治 | 短暂恢复控制 |
1921年 | 苏联支持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 | 外蒙古正式走向独立 |
1945年 | 联合国通过《关于外蒙古的决议》 | 国际社会开始承认其独立地位 |
1946年 | 中华民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 | 中国正式放弃对外蒙古的主权 |
三、主要原因分析
原因 | 说明 |
沙俄影响 | 沙俄长期渗透外蒙古,为其独立提供了外部支持 |
苏联介入 | 苏联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扶持外蒙古政权 |
中国内乱 | 中国内部动荡,无暇顾及边疆问题 |
国际环境 | 二战后国际格局变化,大国博弈影响地区局势 |
法律依据 | 联合国决议和中苏条约成为外蒙古独立的法律基础 |
四、结论
外蒙古的“分出去”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清朝时期的藩属关系,到后来的沙俄干涉、苏联支持、中国内战以及国际条约的签订,最终导致外蒙古脱离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国家。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力的衰弱,也体现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注:本文内容基于历史事实整理,旨在客观呈现外蒙古独立的历史脉络,不涉及任何政治立场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