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哪个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这句诗描绘了庐山从不同角度观看时所呈现出的多样风貌,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哲理思考。
那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的“山”指的是哪座山呢?答案就是——庐山。
一、诗句背景与含义
苏轼在游览庐山后,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绝句: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人若置身于某个环境中,往往难以全面认识事物的全貌,只有跳出局部,才能看得更清楚。
二、庐山简介
项目 | 内容 |
地理位置 |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 |
高度 | 主峰汉阳峰海拔1473米 |
特点 | 以奇峰怪石、云海瀑布、古迹名胜著称 |
历史文化 | 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常来游览 |
著名景点 | 如庐山会议旧址、三叠泉、花径、锦绣谷等 |
三、诗句与庐山的关联
“横看成岭侧成峰”形象地描述了庐山从不同方向望去所呈现的不同地貌:正面看是连绵的山岭,侧面看则是一处处高耸的山峰。而“远近高低各不同”则进一步说明,无论站在多远或什么高度观察,庐山的景色都会发生变化,展现出不同的姿态。
这种变化正是庐山地形复杂、山势多变的真实写照,也使得庐山成为中国山水画和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
四、总结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苏轼的《题西林壁》,其中的“山”指的就是江西省的庐山。这首诗不仅赞美了庐山的自然美景,也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认知的深刻思考。
问题 | 答案 |
句子出处 | 苏轼《题西林壁》 |
所指之山 | 庐山 |
诗句含义 | 从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会有不同感受,身处其中难以全面认知 |
作者意图 | 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与人生哲理的思考 |
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了解了庐山的美丽风光,也领悟到一个重要的道理:要全面认识事物,必须跳出局限,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