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二度房室传导阻滞(Second-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是指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电信号传导部分受阻,导致部分心房冲动无法传至心室。根据心电图表现的不同,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分为两种类型:莫氏I型(文氏型)和莫氏II型(Mobitz II型)。不同类型的病因可能有所差异,但总体上,其发生多与心脏传导系统病变有关。
以下是对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常见病因的总结:
一、常见病因总结
病因分类 | 具体原因 |
心脏器质性病变 | 冠心病、心肌炎、心肌梗死、心肌病等 |
电解质紊乱 | 高钾血症、低钾血症、高钙血症等 |
药物影响 | 洋地黄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等 |
先天性因素 | 房室结发育异常、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 |
炎症或感染 | 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病毒感染(如柯萨奇病毒) |
手术后并发症 | 心脏手术后(如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术)引起的传导系统损伤 |
神经调节因素 |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如运动员、睡眠状态) |
其他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功能异常、严重缺氧等 |
二、不同类型病因特点
类型 | 常见病因 | 特点 |
莫氏I型(文氏型) | 心肌炎、冠心病、药物影响 | 多为功能性或可逆性,常与迷走神经兴奋有关 |
莫氏II型(Mobitz II型) | 心肌病、心肌梗死、先天性传导障碍 | 多为器质性病变,常提示严重的心脏传导系统损害 |
三、总结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病因多样,既包括心脏本身的结构性病变,也涉及药物、代谢、感染等多种因素。在临床中,需结合患者病史、体征及心电图特征进行综合判断。对于莫氏II型患者,尤其需要警惕潜在的严重心脏问题,必要时应考虑安装临时或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了解这些病因有助于提高对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认识,从而指导更精准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