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彬之疾原文及翻译】一、
《曹彬之疾》是一篇古代文言短文,讲述北宋名将曹彬因病而辞官的故事。文章通过简练的语言刻画了曹彬的品德与性格,展现了他为国效力、不恋权位的高尚情操。本文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
文章主要描述了曹彬在生病后,拒绝继续任职,选择退隐,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以及对个人健康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朝廷对功臣的尊重与体恤。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曹彬之疾,上闻之,遣中使问疾。 | 曹彬患病,皇帝得知后,派遣宫中使者前去探望。 |
彬曰:“臣无疾,但不能起耳。” | 曹彬说:“我没有病,只是不能起床罢了。” |
中使曰:“君侯之疾,非药石所能愈。” | 宫中使者说:“您的病,不是药物可以治好的。” |
彬曰:“然,则愿归田里。” | 曹彬说:“既然如此,那就请允许我回到家乡吧。” |
上许之,赐以金帛,拜太子太傅,致仕。 | 皇帝答应了他,赏赐金银绸缎,任命他为太子太傅,让他退休。 |
彬辞谢,曰:“臣有疾,不敢当此重恩。” | 曹彬辞谢道:“我有病,不敢承受如此厚恩。” |
上曰:“卿忠于国家,朕何忍弃之?” | 皇帝说:“你忠于国家,朕怎忍心抛弃你?” |
彬遂受命,退居于洛阳。 | 曹彬于是接受任命,退居洛阳。 |
三、文章解析
《曹彬之疾》虽篇幅短小,但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文中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曹彬的谦逊、忠诚与自知之明。他面对皇帝的关心,并未夸大病情,而是坦诚相告,最终选择退隐,体现了他淡泊名利、以国家为重的品格。
此外,文章也反映了宋代对功臣的礼遇制度,以及皇帝对臣子的关怀。这种君臣关系在历史上较为少见,体现出一种相对和谐的政治氛围。
四、结语
《曹彬之疾》虽为一篇古文,却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真正的贤臣,不仅要有才能,更要有担当与自省。曹彬的为人处世,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