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分端午自谁言是什么节日】“节分端午自谁言”出自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全诗为: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这首诗以端午节为背景,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与哀悼之情。诗中“节分端午自谁言”一句,意在追问:端午节的由来是谁说的?引出后文对屈原的追忆,说明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而设立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或“五月节”。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对自然时令的崇拜和对驱邪避疫的祈求,后来逐渐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结合,成为兼具文化内涵和民俗特色的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等,以表达对先人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而“节分端午自谁言”这句诗,则是通过文学形式进一步强化了端午节的文化意义。
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节日名称 | 端午节 |
| 古称 | 端阳节、五月节 |
| 时间 | 农历五月初五 |
| 起源 |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也有说法与驱邪避疫有关 |
| 主要习俗 |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佩香囊、饮雄黄酒 |
| 文化意义 | 纪念屈原忠贞爱国精神,弘扬传统文化 |
| 诗句出处 | 唐代文秀《端午》 |
| 诗句原文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节分端午自谁言”是在问端午节的来历,而答案则指向了对屈原的纪念。这一诗句不仅富有文学色彩,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历史人物的尊重与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