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在弦上的成语】“箭在弦上”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的地步,或者形势紧迫,无法再拖延。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弓箭文化,形象地表达了“箭已搭在弦上,不发则退”的紧张状态。
一、成语释义
| 成语 | 箭在弦上 |
| 拼音 | jiàn zài xián shàng |
| 出处 |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的对话中曾有类似表达 |
| 含义 | 比喻事情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或形势紧迫,不能犹豫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局势紧张、行动迫在眉睫的情况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箭在弦上”最早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射箭场景。当弓箭手将箭搭在弓弦上时,箭已蓄势待发,稍有风吹草动,箭就会被射出。因此,这个成语最初是形容一种准备充分、随时可能行动的状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箭在弦上”逐渐从军事领域扩展到日常生活中,用来形容各种情况下的“临界点”,比如计划即将实施、任务迫在眉睫等。
三、常见用法举例
| 句子 | 说明 |
| 他已经被逼到箭在弦上的地步,只能放手一搏。 | 表示对方已被逼到极限,必须采取行动 |
| 这个项目已经箭在弦上,不能再拖了。 | 强调事情已经进入关键阶段,不能再推迟 |
| 她知道这次机会来之不易,箭在弦上,必须全力以赴。 | 表达对机会的重视和紧迫感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成语 |
| 近义词 | 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千钧一发 |
| 反义词 | 松松垮垮、慢条斯理、从容不迫 |
五、总结
“箭在弦上”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的成语,常用于强调事情的紧迫性和不可逆转性。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日常交流中也十分常见。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描述紧急情况或关键时刻时。
通过表格形式的整理,可以更清晰地掌握其含义、出处、用法及相关词汇,帮助我们在写作和口语中灵活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