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聋发聩怎么读】“振聋发聩”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形容言论或文章具有极大的震撼力,能够唤醒沉睡的人心。很多人在初次接触这个成语时,可能会对其发音和含义感到困惑。下面将对“振聋发聩”的读音、意思及用法进行详细总结。
一、读音解析
成语 | 拼音 | 注音符号 | 发音说明 |
振聋发聩 | zhèn lóng fā kuì | ㄓㄣˋㄌㄨㄥˊㄈㄚㄍㄨㄟˋ | “振”读第四声,“聋”读第二声,“发”读第一声,“聩”读第四声 |
- 振(zhèn):意为震动、摇动。
- 聋(lóng):指听觉迟钝或听不见。
- 发(fā):发出、发出声音。
- 聩(kuì):耳聋、听不清。
整体读音清晰,但“聩”字较为生僻,容易被误读为“guì”或“kuí”。
二、成语释义
振聋发聩:原意是声音大得让耳朵都震聋了,后来比喻话语或文章非常有力,能唤醒那些思想麻木或迟钝的人。
- 出处:出自清代《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此言一出,如雷贯耳,真乃振聋发聩。”
- 近义词:醍醐灌顶、发人深省、振聋发聩
- 反义词:平淡无奇、索然无味、不痛不痒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文章评论 | 这篇文章观点犀利,真正做到了振聋发聩。 |
社会评论 | 媒体的报道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引发了广泛讨论。 |
教育场合 | 老师的一番话令学生恍然大悟,可谓振聋发聩。 |
四、常见错误与注意事项
1. 误读“聩”字:很多读者可能误读为“guì”或“kuí”,应正确读作“kuì”。
2. 误用场景:不要随意用于描述普通的声音或事件,需强调其“震撼人心”的作用。
3. 搭配使用:通常与“话语”、“文章”、“演讲”等搭配使用,强调其影响力。
五、总结
“振聋发聩”是一个富有力量感的成语,不仅读音有特色,而且含义深刻,适用于多种正式或文学性的语境中。掌握它的正确发音和使用方法,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感染力。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振聋发聩 |
拼音 | zhèn lóng fā kuì |
含义 | 形容言论或文章极具震撼力,能唤醒麻木的人心 |
读音注意 | “聩”字易误读,应读“kuì” |
使用场景 | 文章、演讲、社会评论等 |
近义词 | 醍醐灌顶、发人深省 |
反义词 | 平淡无奇、索然无味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振聋发聩”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及用法,帮助你在实际交流中准确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