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是什么意思】“寇”是一个汉语汉字,常见于古代文献和现代用语中,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含义。在日常生活中,“寇”字虽然不常单独使用,但在一些特定语境中却有明确的含义。
一、
“寇”字主要表示“敌对势力”或“外来的侵略者”,在古代多用于描述敌军或入侵者。它常与“盗”、“贼”等词搭配使用,如“寇盗”、“寇乱”等。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寇”也可指代“侵犯”或“骚扰”的行为。在现代汉语中,“寇”已较少单独使用,但仍然出现在一些固定词语或成语中,如“寇不可玩”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字形 | 寇(繁体:寇) |
拼音 | kòu |
部首 | 宀(宝盖头) |
笔画 | 10画 |
基本含义 | 敌对势力;外来侵略者;侵犯、骚扰 |
常见用法 | “寇”常与“盗”、“贼”等词连用,如“寇盗”、“寇乱”、“寇边”等 |
古文用法 | 在古代文献中,“寇”多指敌军或外敌,如《左传》中记载“楚人寇宋” |
现代用法 | 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多见于成语或固定搭配,如“寇不可玩” |
相关成语 | 寇不可玩、寇深祸亟、外寇内忧 |
文化意义 | 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外敌入侵的警惕和防御意识 |
三、结语
“寇”字虽不常见,但在历史和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安全的重视,也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文化内涵。理解“寇”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阅读古籍和理解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