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 >

革兰氏染色步骤

2025-04-21 04:53:34 来源: 用户: 

革兰氏染色步骤详解

革兰氏染色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一项经典技术,由丹麦细菌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于1884年发明。该方法通过特定的染色步骤将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以下是革兰氏染色的具体操作步骤:

首先,取样并制备涂片。从待检测的样本中提取少量细菌,将其均匀涂抹在干净的载玻片上,并自然晾干或用酒精灯快速加热固定,确保细胞牢固附着于玻片表面。

其次,进行初染。将涂片完全浸没在结晶紫溶液中,持续约1分钟,使细菌充分染色。然后用清水冲洗掉多余染料,避免过度残留。

接着是媒染步骤。使用碘液覆盖涂片,静置1分钟左右,目的是让结晶紫与碘形成复合物,增强染色效果并提高细胞壁对后续脱色剂的抗性。

随后进入脱色阶段。采用95%乙醇或丙酮快速冲洗涂片,时间控制在10-30秒之间。这一过程会溶解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质成分,导致其内部的紫色复合物被洗脱,而革兰氏阳性菌由于细胞壁较厚且致密,仍保留紫色。

最后是复染环节。用番红或其他红色染料对涂片进行复染,持续约1分钟。此时,未被初染固定的革兰氏阴性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革兰氏阳性菌则保持原有的紫色。

观察结果时,可在显微镜下检查涂片,革兰氏阳性菌呈现深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红色。通过此法,研究人员能够迅速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菌,为进一步实验提供方向。整个过程简单高效,是微生物学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之一。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