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是谁写的】“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句话出自《周易·益卦》。原文为:“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意思是:君子看到好的事物就去学习、效仿;发现自己的过错就立即改正。这句话强调了自我修养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性,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一、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是古代经典《周易》中的一句话,出自《益卦》。它表达了一个人应当具备的美德: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句话不仅在古代被广泛引用,也对现代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鼓励人们不断提升自我、完善人格。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句子原文 |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
| 出处 | 《周易·益卦》 |
| 原文出处 | “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周易·益卦》) |
| 作者 | 《周易》为周代卜筮之书,传统上认为由周文王所作,后经孔子及其弟子整理 |
| 含义 | 看到善行就去学习,发现过错就立即改正 |
| 思想内涵 | 强调自我修养、不断进步,体现儒家“修身”理念 |
| 现代意义 | 鼓励人们积极学习、勇于改正缺点,提升个人品德与能力 |
三、结语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不仅是古人修身的重要准则,也是现代人自我提升的重要指导。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他人优点时应保持谦逊与学习的态度,在发现自己不足时应有勇气去改正。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