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鹣鲽情深出于何典故】“鹣鲽情深”是一个形容夫妻恩爱、感情深厚、彼此相依的成语。它常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表达中,用来赞美夫妻之间的深情厚意。那么,“鹣鲽情深”这个成语究竟出自何处?它的典故又是什么?
一、
“鹣鲽情深”源自古代神话传说,其中“鹣”和“鲽”都是指一种鱼,它们通常成对出现,象征着夫妻恩爱、永不分离。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山海经》等古籍,后被文人墨客广泛引用,逐渐演变为形容夫妻感情深厚的成语。
在古代,人们常用自然界的生物来比喻人间情感,这种借物喻情的手法非常常见。因此,“鹣鲽情深”不仅是一种文学修辞,也承载了古人对忠贞爱情的理想追求。
二、典故出处对照表
| 词语 | 出处 | 内容简述 | 含义 |
| 鹣 | 《山海经·西山经》 | “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鹣’。” | 一种只有一眼一翼的鸟,必须与另一只同类配对才能飞翔,象征夫妻相依为命。 |
| 隼 | 《山海经·西山经》 | “有鸟焉,其状如鷩,而文首白喙,名曰‘鷩’,其鸣自詨。”(注:有时“隼”与“鲽”混用) | 古代文献中也有类似描述,多用于象征夫妻情深。 |
| 鳝 | 《尔雅》 | “鳝,蛇黾。” | 虽非直接相关,但“鳝”常被误传为“鲽”,导致部分典籍混淆。 |
| 鳟 | 《说文解字》 | “鳟,鱼也。” | 与“鲽”相似,常被用来比喻夫妻相伴。 |
| 鳀 | 《尔雅》 | “鳠,鳠鱼也。” | 与“鲽”同属鱼类,常被用来象征伴侣关系。 |
> 注:在古代文献中,“鹣”和“鲽”常被混用,甚至有人将“鲽”解释为“比目鱼”,即成对生活的鱼,进一步强化了夫妻相守的形象。
三、延伸理解
虽然“鹣鲽情深”并非出自某一部特定的经典著作,但它在古代文学中频繁出现,尤其在诗词和散文中,常用来表达夫妻间的深厚感情。例如:
-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诗中曾用“鹣鲽”来形容夫妻恩爱。
- 宋代文人也常以“鹣鲽”比喻忠贞不渝的爱情。
因此,“鹣鲽情深”不仅是成语,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人对婚姻和爱情的美好祝愿。
四、结语
“鹣鲽情深”源于古代神话和自然观察,借“鹣”“鲽”之形,寓意夫妻恩爱、永不分离。尽管其具体出处存在一定的文献争议,但其文化内涵和情感象征却深入人心,至今仍被广泛使用。了解这一成语的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对爱情的珍视与歌颂。


